在青岛的抗战史上,高芳先和他率领的青岛保安总队(简称青保)堪称一段传奇。他们在崂山开展游击战,频繁出入市区,袭击日伪势力,给敌人以沉重打击。

高芳先本人则被誉为“崂山之狮”。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,投身抗日后,与李先良(后任青岛市市长)结为生死之交。面对日伪军的重兵围剿,他屡出奇谋,威震敌胆。危难之际,他更是坚贞不屈,誓死抗敌,其真实经历的精彩程度,绝对不比任何影视作品逊色。#p#副标题#e#
高芳先,字天佐,1914年5月25日生于即墨县西元庄(现属即墨市通济街道),他8岁习武,身材魁梧,标准的“山东大汉”。据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介绍 ,高芳先曾在沧口日商钟渊纱厂(青岛国棉六厂)做过工人。

1929年9月,青岛国术馆成立,国术就是武术。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对记者说,1933年,时任青岛市长兼国术馆馆长的沈鸿烈大力支持国术馆建设,在全市开设武术传习所(传授站)。当然,这也有其特殊背景,1922年日本虽向中国政府交还青岛主权,但仍保有特权。中国政府不能在青岛派驻军队,仅靠警察维持秩序。大批日本浪人横行霸道,国术馆在教授武术的同时,也在培养民族意识,积聚反日力量。

高芳先工作之余就在青岛国术馆学武,师从于孙膑拳一代宗师杨明斋(山东阳谷人),得其真传。高芳先还学习了北派少林拳、地功拳、摔跤等。1933年,年仅19岁的他参加第17届华北运动会,获拳术及摔跤冠军,1935年又获全国运动会中量级摔跤冠军。此外,他还先后在青岛运动会两次获三项冠军。高超的武艺使他脱颖而出,成为沧口国术训练所教官。

1936年12月3日,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青岛,搜捕李先良在内的国民党党部人员和青岛国术馆骨干,同时威胁沈鸿烈交出军政大权。“日本人没想到,沈鸿烈不仅不受威胁,而且早已做好了准备。”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记者说,沈鸿烈除了向中央政府报告这一事件之外,还命令高芳先将平时训练的学员编为“国术救国大队”,名义上学员自发组织,实际上直属于青岛保安第三大队。随后,国术救国大队又改编为爆破大队,大队长为马锡年,高芳先任副大队长,负责全队一切事宜。

张成先生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资料,题为《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》,作者赵书堂曾与高芳先并肩作战。该文称 ,高芳先当即给全队一一分派任务:一组大刀队员严密监视日侨活动,另一组在战壕中时刻等待与日军贴身肉搏 ,还有一组日夜准备炸药和其他燃料,只要日军一挑起战争,就对日本人的纱厂等企业实施爆破。一时间,满城尽是大刀队。须知,大刀不仅是一种武器,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拼命架势。1933年在喜峰口战役中,日本人就领教过中国军人大刀的厉害。所以,当日本总领事从谍报人员口中得知详细情况后大吃一惊,于是回去召开会议说:“现在事态严重了,我们绝不能先牺牲一两万侨民的生命和九大纱厂的财产……”于是,12月10日,日本海军全部撤离青岛。

这一次高芳先所率领的大刀队,个个摩拳擦掌,等待试刀,虽然刀未染血,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这种架势,吓退了日军。#p#副标题#e#

七七事变后,青岛陷于孤立。李先良在《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》一文中称 ,当时,国民政府指示实施“焦土政策”,不让我国的物资被日本人所利用。各地炸毁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工厂,独有青岛朝日本人的企业开刀。爆破队员各个身怀武艺,训练有素,行动起来干净利落。1937年底,高芳先指挥爆破大队将日方的九大纱厂等四五十家工厂一举炸毁,然后随沈鸿烈撤离青岛。

1938年夏天,李先良奉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之命,出任省政府鲁东行署主任。按照李先良自己的说法,他在青岛时就和高芳先神交已久,但没有直接联系。

根据李先良记述,在赴任前期,“某夜芳先前来访我,说明经过,愿意随我同返鲁东及青岛地区一同抗战,随即想约一同离开鲁西,此为我和芳先见面之开始”。到达鲁东行署所在地莱阳不久,高芳先被任命为副官处主任。

1940年底,日伪军集合2万余人,在鲁东分三路进行扫荡。这一次李先良等人被冲散,由莱阳向东一路奔走。他和高芳先二人在文登、荣成交界处的海边落了单,在一处盐场藏了一天一夜。等敌人退走,二人才重新返回莱阳。这一番与死神擦身而过,也让二人结为生死之交。就是在这次扫荡中,李先良亲眼看到了高芳先临危不乱,机智过人,认定他是个带兵打仗的良才。

1942年,李先良任命高芳先为青岛保安督察大队长,率两个中队,前往崂山督导抗战。青岛地方史专家辛兆山在《青岛保安队成立始末》一文中称 ,崂山的抗日队伍早已有之,1937年底,沈鸿烈率部撤离时,与日军板垣师团遭遇,因众寡悬殊,化整为零,疏散潜伏。其中一部分队伍返回青岛。1938年春,孙式庵(曾任青岛崂西区区长)召集青岛抗日队伍,成立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第二纵队直属第三大队。其组成人员正是以当初的爆破大队的队员为主,还包括农民和小学教员等。1939年,李先良将其收编为鲁东行署独立营,1941年改称青岛市保安大队,后由高芳先任大队长。鲁东行署结束后,李先良以青岛代市长身份进崂山。增设保安第二大队,不久,两个大队合编为青岛市保安总队,李先良兼任总队长,高芳先任副总队长。

高芳先统领青保抗日是有其独特优势的。一方面,高芳先和青岛国术馆学员们亦师亦友,更是原爆破大队队员的老上级;另一方面,他是当地人,和老百姓容易沟通,更接地气。李先良进崂山后提出了“抗战”“除暴”“安良”三大行动口号,而这三条,高芳先实施起来显然比别人更容易一点。#p#副标题#e#

高芳先充分发挥青保机动灵活、擅长短兵相接的优势,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,一时间青岛风声鹤唳。连遭打击的日寇也在酝酿恶毒的报复。

赵书堂在《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》一文中记述,1942年10月13日上午八点 ,高芳先等人在崂山突然被500余名日伪军包围。原来,敌人每占领一村就封锁消息 ,青保的消息点全部被冻结,致使他们根本不知道敌人就在二里之外。

当时,青保一方仅有大队部和一个守卫分队。经过两小时激战,终因众寡悬殊、弹尽援绝,高芳先、赵书堂等10人被俘,关进了李村警察拘留所。敌人知道俘虏里面竟然有高大队长时,喜出望外。他们对高芳先软硬兼施,先是威逼利诱,继而大刑伺候,终不能让他松口。高芳先一开始还绝食三日,以示不屈。敌人见无法获取有用情报,于是将他们移送沧口日本宪兵队关押。人们都知道,日本宪兵队堪比阎王殿,进去之后非死即残,抗日军人更会遭到百般虐待。

在狱中虽度日如年,但转眼也过了数十日。12月5日下午3点 ,高芳先突然被日本宪兵叫出去,理了发,还给他一顿饭菜吃。赵书堂又惊又怕:日本人处死犯人时,总会先给理发,再给饭菜。傍晚时分,一个给日本宪兵喂马的中国马夫来送饭,赵书堂等人就问何时能被放出去。马夫说:“我不知道,只听说一位大队长,已经被判处死刑,只等宪兵队长回队执行了。”这一句话惊醒狱中人。随后,就上演了著名的“高芳先越狱事件”。

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说:“关于高芳先是怎么越狱的,历来说法不一,但绝大多数是妄自揣度,有的甚至纯属编故事。而赵书堂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,他的讲述无疑很具说服力。”

赵书堂称 ,恰巧那天获悉,监狱只剩一名日本宪兵看守犯人,此人还是平素最凶恶的,其他宪兵都调出去打仗了。除此之外,仅有一个伍长和一个马夫,这正是行动的最好机会。这时已是凌晨1点,高芳先紧急进行了筹划。其实,如果宪兵只有一人,只要想方设法把他引进监狱,群起攻之,抢过钥匙即可,只是青保人士太显眼,宪兵肯定不上当,最好是让其他犯人行动。赵书堂右边隔壁囚室关了七个人,都是抗日嫌犯,其中一人名为吕崇询,是国术界人士。于是,高芳先就让赵书堂自称是“高大队长”,说大家都被判了死刑,只有越狱一条活路可走,并承诺越狱成功后,带他们加入青保抗日。一则因为高芳先的威名 ,二则是求生欲所在,吕崇询等人答应下来。

这天夜里,吕崇询囚室内有人吵着肚子痛,有人要大便,有人要喝水,闹了一二十分钟,日本宪兵在外面不为所动。这时听到钟表响了两声,只要天一亮,就再也别想逃出生天。怎么办?这时高芳先又说:“叫他们快打架。”于是,其中两人打了起来。果然,不到一分钟,宪兵便进来查看动静,先看看其他囚室并无动静,于是骂一声“八格牙路”,打开牢门,挥拳打倒一人。突然,其他六个人一下子围攻过来。吕崇询乘乱抢过钥匙,打开了其他囚室的门。

高芳先和赵书堂出来,看到囚室内六个犯人竟然打不过一个日本宪兵——长期遭受折磨,身体极度虚弱。外面的门打开后,其他人争相往外跑,高芳先却抓住宪兵,拳脚交加,将其打倒在地。而后,他们纷纷冲出大门,成功越狱。#p#副标题#e#

“高芳先等人从日本宪兵队越狱而出 ,这一消息迅速传遍青岛,极大鼓舞了抗日队伍的士气。”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记者说。

青保队伍日渐壮大,日军也越来越把高芳先所率领的青保视为心腹大患。他们在交通要道修筑碉堡,在飞机掩护下进行扫荡,甚至修建铁路,派兵以班、排为单位逐个占据崂山的重要山头,妄图消灭抗日力量。高芳先以奇袭、攻坚、穿插、转移等方式,固守崂山,直至日本投降。

越狱成功的高芳先并没有直接回崂山。和他一同越狱出来的战友赵书堂在《高芳先将军崂山抗战纪实》一文中记述,高芳先从沧口向李村方向跑,想去找一位老朋友,暂时躲避。因为正值凌晨,家家大门紧闭,正在寻找的时候,日军的探照灯亮了。此时已近拂晓,日本人全部出动,在沧口、李村一带挨户搜查。当时正值冬天,身材魁梧的高芳先一身单军服,异常惹眼,加上体力不支,只好潜入一苏姓居民的家里。在那里藏了几天。

1942年12月7日,青保政治主任葛焕斗听说高芳先藏在居民家里尚未脱险的消息后,灵机一动,赶印了很多标语,上写“欢迎高大队长脱险”“高大队长脱险归来是日本失败的征兆”等,满城张贴。日伪势力看到后,认为高芳先已回崂山,也就停止搜查。高芳先于是写信,请老百姓送到戴家上流交给他同学戴明存,然后转送青保。到12月9日晚,高芳先被青保队员接回崂山。

王溥霖在《青岛保安旅长、警察局局长、保安队总队长高芳先将军》一文中称,高芳先躲藏的村庄就是晓翁村(另一种说法为盐滩村)。另外还有人说,掩护他的村民叫苏有名,后来高芳先还和他拜了把兄弟。这次越狱成功的消息,由青岛市政府上报当时的国防部,颁给高芳先海陆空军甲种二等奖章一枚,后来抗战胜利后,青岛市长李先良还在江苏路给他举行了颁奖典礼。
#p#副标题#e#
1943年,队伍扩编为青岛保安总队后,抗日力量更为壮大,强盛时达5000余人。李先良在《悼念抗战八年青岛保安总队长高芳先将军》一文中称:“自我坐镇崂山之后,敌人获此消息,不断以陆空海配合扫荡,将崂山四周的山区要隘,构筑碉堡据点,留兵据守,意欲限制我方活动,逐步消灭我们的势力。”打据点和碉堡的任务,自然落在了高芳先身上。

高芳先打碉堡是很有一套的。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说,《崂山之狮》一文讲述了他的手段:正在修建的碉堡,往往只有一两个日本兵当监工,于是高芳先派稍通日语的士兵,冒充民工,找机会与监工的日本兵搭讪,出其不意,将其打死,然后拎枪就走。而对那些已经建成的据点,或运用内线,潜入其中,拿走枪支弹药,将其炸毁;或采取攻坚,找一具棺材,上面盖上湿棉被,下面装上四个轮子,人藏在棺材下面,一点点靠近碉堡,然后用炸药将碉堡炸飞。这种经过改装的棺材被叫做“崂山坦克”,看起来模样可笑,但也是血泪换来的经验。

而且,青保也并非一味退缩在崂山里面,而是经常在市区行动。在其他军队因为日寇的封锁而缺衣少粮时,青保则通过抢市区的日本工厂来获取布料和粮食,制成整套的卡其布军服,吃上大米白面,还时常捕捉海鲜改善生活。

高芳先还指挥青保的便衣攻打市区的台东警察分局、大港车站警务段、四方警察所和海西警察分局都曾遭其攻击,杀伤众多日伪军,也打出了气势。

有人会觉得奇怪,市区哨卡林立,封锁严密,青保是怎么混进去的呢?《崂山之狮》中称:凡是青保队员进出哨卡,驻守的伪军不加盘查,故意“放水”的,事后都会给他们大量钞票;而企图阻拦、表现出敌意的,事后也一定大刀伺候。这一招威力无穷,所以青保队员进出市区,如入无人之境。#p#副标题#e#

据李先良记述,通过登瀛战役、柳树台战役、大崂战役等攻坚战之后,日伪军的重要据点被一一拿下,而剩下的沙子口、张村、下河等次要据点,日伪军也不敢不再据守。于是,封锁被渐渐打开。而且,从1943年开始,有渡贯峰作等日本军人向青保投降。根据青岛市档案馆的材料,这个渡贯峰作还是日军的一名上士。

张成说,高芳先率领的青保中,还有其他国籍的人员,如朝鲜人、俄国人,甚至还有流亡青岛的犹太人,这支部队一度被人称为“多国联军”。

在李先良看来,这是青岛市民“抗战最有声有色之时期,但亦引起敌大本营东京军部之注意。”东京军部命令青岛的日军制作彻底消灭崂山抗日力量的计划。

此时已是1944年,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失利,他们担心美军会将青岛作为登陆的地点,所以要求尽早消灭青保。1945年4月,驻李村的日军“黑须部队”百余人、便衣十余人,进犯青保登瀛防地,遭迎头痛击,血战六小时,几乎将其全部歼灭,而青保只阵亡七人。此战,高芳先指挥青保将敌人诱入一个石洞之中,然后封锁洞口,往里投掷手榴弹。而后在洞口点火,用浓烟将其熏出,加以伏击,大获全胜。

这年4月,日军出动陆军第五混成旅七八千人大举进犯崂山。这一次不是像以往那样扫荡之后就撤走,而是长期进驻山里,先把北九水、大崂等地占领,从女姑口到大崂修建铁路,作为运送军事物资之用。然后,派日军以一个班、一个排为单位占领各个重要山头,搭盖帐篷,日夜驻守,这样逐渐向东步步为营推进。目的是把青保压迫到海边一带,逼到无路可走之后,予以消灭。

这种稳扎稳打的战略的确给青保造成了极大威胁,尤其是山里的粮道被截断,这点最为致命。李先良这时表态,部队与崂山共存亡,宁死不撤,不成功则成仁。他问高芳先是什么看法。高芳先支持李先良,他说:“我们还能坚持半年到一年,趁这段时间,可以先储存一些地瓜干,藏在石头缝里当粮食。还可以在深山石壁和密林当中,盖起一些茅屋,作为办公的总部。假如日军把村庄和山中险要之处都占领了,咱们仍然可以白天藏在山腰里,晚上出来打游击,化整为零潜入市内,通过袭击敌人来获取物资,同时也可以延缓他们进攻步骤。”

当时,青岛市政府暂时设在华严寺,李先良和高芳先做了这番事关生死存亡的商议之后,他们遥望波涛汹涌的黄海,离此不远处便有一座小岛,名为田横岛。两个人决心死战到底,效法田横宁死不降。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之后,他们接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。李先良在文中感慨:“我们成功了,不需要做烈士给后人凭吊了。”

据青岛地方史专家辛兆山统计,青保与日伪军仅有具体记载的战斗就多达78次之多。李先良的说法是“大战80余次,小战200余次”。而今终于迎来了胜利。#p#副标题#e#

抗战胜利之后,1945年9月13日,青岛保安总队随国民党青岛市政府进入市区。李先良任青岛市市长,和沈鸿烈一样,他也兼任青岛国术馆馆长,高芳先则当了副馆长。同时,高芳先还担任青岛市警察局局长。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先生说,青岛市保安总队队部就设在江苏路17号,高芳先住在江苏路12号“二提督楼”。据说,在这一时期,高芳先还和一位美国人过招,赢了对方的美国小吉普车一部,在全国传为佳话。

1948年10月,青岛保安总队改编为青岛保安旅,高芳先任该旅少将旅长,驻守即墨城东至鳌山卫一带。1949年6月,国民党从青岛败退,高芳先率部下从青山、黄山一带的海滩上搭乘大批渔船,然后转乘轮船撤至台湾。

鲁青抗战史研究专家张成先生对记者说,高芳先的部队大多是崂山子弟,并非蒋介石的嫡系,而且他本人也不是军校毕业,没有高学历,所以在台湾并未受到重用。1950年春,高芳先的部队改编为陆军九十一师,他任师长,原有官兵照旧。然而没过一年,部队就进行改组,从师长到团长、营长一律换人,高芳先被任命为五十军副军长。不久,他就主动提出申请退休了。

张成先生称,关于高芳先的退休,李先良很替他抱不平,因为“副军长是额外的”,在五十军中并没有这个编制,高芳先想去军校也没有成功,所以只好退休。此后,高芳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传授国术上来。先后被台中体育专科学校、东海大学及台中市的一些中小学聘任为国术教授,并在公园设场,学生遍布台湾省。按李先良的说法,高芳先在台中体育专科学校教拳只按小时收费,收入不如一个工人。不过,高芳先并没有抱怨。另外,高芳先非常好客、爱面子,朋友多,红白帖子也多,而收入并不高,所以这让他的夫人矫珍玉很苦恼。高夫人甚至一度为此伤心落泪。

1980年10月23日,高芳先去世,享年66岁。高芳先、矫珍玉育有三子一女,其子高华柱为台湾著名人士,曾任台湾“国防部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