崂山山峰数以千计,每个山峰皆以崮奇石秀洞幻而名,其中的名字也千奇百怪,名字多了就不免会重复,于是在峰、洞之间就自然产生了不少的重名。

最大的重名应该是崂山本身了,因为崂山原来就有大崂、小崂之名。据说是因为以前崂山南路无路可登,人不能自此上巨峰故借登“小崂”之名成就游崂之愿。清王大来在《崂山七游记》中如此记述崂山南路的艰险:“路仅容足,下临不测,游人如御空而行……扪绝壁,攀古木,举头则巉岩欲坠,俯瞰则惊涛撞岸,石骨如摧,过者莫不惮栗。” 。而此山是在巉岩峭壁前拔地而起,自远望之,其势大小悬殊,故得此美名。在今天看来,小崂山应该为今日之烟台顶,上存有晋石刻,为崂山最早。小崂山虽小,在清代以前它与大崂齐名,这正应了那句话: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

说大崂小崂为重名有些牵强,但有些山崮确实有二。有名的如王乔崮,一者在华楼山,其名来自仙人王子乔,此仙曾在此崮顶吹笙以游。元代礼部尚书王思诚有《王乔崮》七言绝句:“仙子吹笙何处游,碧天明月几千秋。谁知万叠崂峰顶,犹有遗址在上头”;第二个王乔崮在华阴山北,其山形若华表、南俯华楼,该崮属三标山支脉,传说因明永乐年间因有王、乔二姓避战乱于该处。该崮上有马蹄迹,为当地有名的古迹。笔者认为该崮位于崂山之阴,即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的“阴山”。此处还有凤凰崮,北九水也有一处凤凰崮,山师峻耸,回翔如舞,凤凰崮下有著名的水晶窝子“相公心”。

重名最多的应该是南天门了,在各地的名山大川,南天门好像是必有的名字。崂山叫南天门的地方应该有三四处,但最有名气的一是华楼山的南天门,其处砥石如台,坐台上可东南望巨峰诸胜。明代山东提学邹善题“最乐处”于其上。另一处在天门山,门有两峰对峙,高耸云霄,其中曰天门,其中一峰有丘处机亲笔“南天门”镌刻,此处可谓最名副其实的天门了。另有一处南天门在大崂观南,应该是躲荒崮的山口,名气不是很大。

说完了山、崮,崂山的岩也有重名的。有特色的如翠屏岩,一在华楼山玉皇洞上,有天生白石若屏。这块岩上最有特色的是在此可以观赏到四种“岩”的写法,同游的西窗朋友总结如下:“峭壁有石知为岩,山下品茶可为仙?山中双目敢不出,两肩挑山却悠闲”,总结的真妙!有喜欢书法的朋友可登山认真研究。另一翠屏岩在太平宫西山坡,侧有混元石,石上有崂山的四大悬谜之一:混元星斗图,图共分三组,分别代表九宫、六仪、五行,排列玄妙,据说记载“全真七子”之邱处机曾在此修行。这三组星座图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天文信息和智慧,至今无人能解。还有自然碑,在崂山有三,一在小蓬莱,一在神清宫,一在巨峰,其中神清宫的自然碑已被毁,三者最雄奇者为巨峰前之碑,周至元记载其“石高六丈、宽二丈,崛然矗,四无依傍,造化钟秀,幻此奇观。”其实崂山还有第四块自然碑,可与巨峰之碑媲美,此碑在九水深处,从另一个角度看狮身人面像,其倚天之势更胜一筹。

说到重名,不能不提到崂山白云洞。崂山有两个白云洞,一在巨峰,明蓝田曾有《巨峰白云洞记》,言“巨峰之巅有洞焉,曰白云,洞深而明,旁有水泉”,此洞有暗泉炉石隙间,潺潺有声;另一在大仙山,背依危岩,前临深渊,前后左右有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诸石,崂山十二景之“云洞蟠松”即为此,另此洞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政府迎宾馆、兵工厂,有丰富的人文与历史内涵。

还有一些所在不是很清晰,如跃龙峰,各种《崂山志》记载在天门峰南,现在山友默认的却是会仙山的跃龙峰;邋遢石,为三丰升仙处,一说在三标山西,一说在八仙墩。这就如诸葛亮有好几个家乡,徐福出海也有很多港口一样,留下只要是美丽神奇的传说,或有然者。